驰名商标认定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驰名商标认定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法律风险,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虚假材料风险。在驰名商标认定时,申请人需要提供大量能证明商标驰名的证据材料。若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故意夸大商标的使用时间、范围、市场知名度等情况,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标注册的,由商标局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一旦被认定提供虚假材料,不仅驰名商标认定申请会被驳回,已获得的驰名商标认定也可能被撤销,申请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其次是恶意抢注风险。当企业申请驰名商标认定时,其商标知名度会引起广泛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趁机恶意抢注与该驰名商标近似的商标。《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虽然驰名商标受到更高程度的保护,但恶意抢注行为仍会给企业带来维权成本增加等困扰,企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商标权益。 再者是权利滥用风险。部分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认定后,可能会在广告宣传等活动中过度使用“驰名商标”字样进行商业炒作。2013 年修改后的《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违反此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这意味着企业不能随意利用驰名商标的名号进行不恰当的商业推广,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最后是认定后保护不足风险。即使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在实际市场中仍可能面临侵权问题。由于驰名商标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更容易成为侵权对象。虽然《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给予了跨类保护等特殊保护措施,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遇到证据收集困难、侵权认定复杂等问题,导致驰名商标的保护效果不尽如人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制止侵权行为,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和商业价值可能会受到损害。 总之,企业在进行驰名商标认定时,要充分了解并重视这些法律风险,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