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继承的遗产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在我国,遗产继承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明确可以继承的遗产范围对于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对遗产的定义和范围作出了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这里强调了“个人”和“合法”两个关键要素。“个人”意味着只有属于被继承人自己的财产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比如夫妻共同财产中,只有属于被继承人的那一部分才可以作为遗产。例如,夫妻双方婚后购买的一套房产,若一方去世,那么该房产的一半份额属于在世一方,另一半份额才是去世一方的遗产。 “合法”则要求财产的来源和取得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非法所得的财产,如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得的财物,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具体来说,可以继承的遗产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公民的收入。这涵盖了被继承人通过各种合法途径获得的金钱收入,比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等。这些收入在被继承人死亡时,都属于可以继承的遗产范围。 二是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房屋是重要的不动产,无论是商品房、自建房还是农村的宅基地房屋(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但地上房屋可以继承),只要是被继承人合法拥有的,都可以作为遗产。储蓄指的是被继承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而生活用品则包括家具、家电、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 三是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如果被继承人在农村拥有自己种植的林木,或者饲养的牲畜、家禽等,这些财产在其去世后也可以由继承人继承。 四是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对于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文物和被继承人收藏的图书资料等,同样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不过,如果文物涉及到国家限制流通或禁止出口的情况,在继承和处置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是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一些情况下,公民可能拥有用于生产经营的设备、工具等生产资料,这些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 六是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例如,被继承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发明创造等,在其去世后,基于这些作品和发明所产生的财产性收益,如稿费、专利许可费等,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 七是其他合法财产。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以涵盖上述未列举但符合遗产定义的其他合法财产。比如股权、债权等。如果被继承人持有公司的股权,其去世后,继承人可以继承相应的股权权益;对于被继承人享有的债权,继承人也可以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主张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财产是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的。例如,与被继承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人身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具有抚恤、救济性质的财产,如抚恤金、救济金等,这些财产通常是给予特定对象的,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国有资源的使用权,如采矿权、渔业权等,一般也不能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直接继承。 总之,了解可以继承的遗产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继承人正确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对遗产范围的误解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如果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继承过程合法、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