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刑事立案取得的证据是否合法?
我涉及一个案件,目前还没刑事立案,但相关部门已经收集了一些证据。我不太清楚在这种没立案的情况下取得的证据合不合法,会不会影响后续的处理,所以想问问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展开


在探讨未经刑事立案取得的证据是否合法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刑事立案的概念。刑事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等材料,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并未绝对禁止在刑事立案前收集证据。在实践中,一些初步的调查活动和证据收集可能在立案前就已经展开。例如,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核实,可能会询问相关人员、调取一些基本的资料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是否立案提供依据。 然而,对于证据的合法性判断,关键在于收集证据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在未立案阶段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法定的程序和要求,比如依法进行询问、调查,没有采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那么这些证据有可能被认定为合法有效。相反,如果收集证据的程序严重违法,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即使在立案后,这些证据也可能会因为不合法而被排除。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证据,其合法性的判断也有所不同。例如,言词证据(如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等)更容易受到收集程序的影响,如果存在非法收集的情况,很可能会被排除。而实物证据(如物证、书证等),如果其来源合法,只是在立案前被收集,一般情况下,只要能证明其与案件的关联性,也有可能被作为证据使用。 总之,未经刑事立案取得的证据不能一概而论地认定为合法或不合法,需要综合考虑证据收集的程序、证据的类型以及与案件的关联性等多方面因素。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