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同学17万没打借条对方赖账,该如何维权?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或同学之间的借款行为十分常见,然而,由于关系密切,往往容易忽视借条等关键凭证的重要性。当遇到像借给同学17万没打借条且对方赖账的情况时,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维权方式。 首先,要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证据。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其他能够证明借款事实的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转账记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你向对方转移资金的情况,是借款行为的重要佐证。如果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要保存好转账页面的截图,上面会有转账金额、时间、双方账号等信息;若是银行转账,可到银行打印转账流水单。 其次,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也是有力的证据。在与对方沟通还款事宜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无论是文字聊天还是语音聊天,只要其中涉及到借款的金额、时间、用途等关键信息,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通话录音同样如此,在通话过程中,要明确提及借款的事实,让对方承认借款的存在。但需要注意的是,录音时要确保不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例如不能在他人住所等私密场所进行偷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上述提到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都属于电子数据或视听资料的范畴,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就可以考虑通过协商解决。尝试与对方再次沟通,明确告知对方你有相关证据证明借款事实,要求对方尽快还款。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表达,以免影响协商的效果。 若协商不成,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在诉讼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证据、参加庭审等。 此外,为了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避免对方转移财产,在起诉前或诉讼过程中,还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总之,在遇到借给同学钱没打借条对方赖账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在今后的借款活动中,一定要注意签订借条等书面凭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类似的纠纷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