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邻里纠纷引发冲突所受伤害的责任该如何承担?


在邻里纠纷引发的冲突中,明确责任承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侵权行为中,谁有过错谁就要承担责任。比如,在冲突中一方故意挑起事端、动手打人,那这一方就存在明显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相对特殊,一般在一些高度危险作业等特定领域适用,邻里纠纷引发的冲突通常不涉及。公平责任原则则是在双方都没有过错,但一方受到了损害,基于公平的考虑,双方分担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说明,如果一方在邻里冲突中有过错,导致对方受伤,那么过错方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对方的损失,比如医疗费、误工费等。 在实践中,责任的划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是一方先动手打人,另一方出于自卫还手,那么先动手的一方过错更大,承担的责任也会相对较多。但如果还手的一方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害,还手方也可能要对超出部分承担责任。 要是双方都有过错,比如互相争吵、推搡,都动手了,导致双方都受伤,那么根据双方过错的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一方的过错程度是70%,另一方是30%,那么就按照这个比例来分担损失。 对于一些难以判断谁先动手或者双方过错程度相当的情况,可能会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双方平均分担损失。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一般还是要先确定双方的过错。 如果伤害比较轻微,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达成赔偿协议。但如果协商不成,受伤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责任。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现场的证人证言等,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总之,邻里纠纷引发冲突所受伤害的责任承担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