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合同注意事项主要是什么?


保密合同是在商业活动、劳动关系等场景中,双方为保护特定信息不被泄露而签订的协议。签订保密合同有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明确保密的范围。保密范围就是合同里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内容。它可以是技术秘密,比如公司研发的新配方、新技术;也可以是商业秘密,像客户名单、销售策略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在合同中,保密范围必须清晰明确,不能模糊不清。如果范围不明确,可能会在日后产生纠纷,双方对哪些信息需要保密有不同的理解。 其次,保密期限也很关键。保密期限就是需要对保密信息进行保密的时间长度。这个期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约定,比如几年或者几十年。一般来说,保密期限要合理,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虽然这里说的是竞业限制期限,但对于保密期限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再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明确。对于保密信息的所有者来说,他有权利要求对方对信息进行保密,并且在对方违反保密义务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而对于接受保密信息的一方来说,他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对信息进行保密,不能将信息泄露给第三方。比如在劳动合同中,员工有义务对公司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公司有权利监督员工是否履行了保密义务。 另外,违约责任也不可忽视。违约责任就是如果一方违反了保密合同的约定,需要承担的责任。违约责任可以是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保密合同中,明确违约责任可以对双方起到约束作用,促使双方遵守合同约定。 最后,争议解决方式要确定。当双方在保密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需要有一个解决争议的方式。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有协商、仲裁和诉讼。协商是双方通过友好沟通来解决问题;仲裁是双方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诉讼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判决。在合同中约定好争议解决方式,可以避免在发生争议时双方为选择解决方式而产生新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