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已分居未离婚,婚内债务怎么办?


在夫妻已分居但未离婚的情况下,婚内债务的处理需要根据债务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来确定。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概念。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为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等目的所负的债务。而个人债务则是指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与家庭共同生活无关的债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对于已分居未离婚的夫妻,如果债务是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比如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子女教育、医疗等,那么即使夫妻分居,该债务仍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双方都有偿还的义务。例如,一方为孩子支付学费而产生的债务,就属于此类。 如果债务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像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擅自投资且收益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债务,一般应认定为个人债务。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比如,一方以个人名义借了一大笔钱去炒股,且炒股收益没有用于家庭生活,那么这笔债务通常就属于个人债务。 在实际处理婚内债务时,如果夫妻双方对债务的承担有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法院在审理时,会综合考虑债务的形成时间、用途、夫妻双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 另外,夫妻双方也可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财产和债务进行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但这种约定一般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除非第三人知道该约定。 总之,夫妻已分居未离婚时,婚内债务的处理要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债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责任承担方。在面对债务问题时,夫妻双方应积极沟通,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