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债权转让,简单来说,就是债权人把自己拥有的债权让给其他人的行为。在进行债权转让时,有不少需要注意的要点。 首先,债权的可转让性是关键。并不是所有的债权都能随便转让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有三类债权不得转让:一是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像基于特定身份关系产生的债权,比如抚养费、赡养费的请求权,这类债权是和特定的身份紧密相连的,不能转让给别人;二是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这就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事先约定好了,这个债权不能转让,如果要转让就违反了约定;三是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有些法律明确规定某些债权不能转让,那就必须遵守。 其次,通知债务人很重要。《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也就是说,你把债权转让给别人了,得告诉债务人一声。不然债务人还以为他是欠你的钱,继续把钱还给你,那新的债权人就拿不到钱了。通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书面通知、口头通知都行,但为了避免以后有纠纷,最好还是用书面形式,并且保留好相关的证据。 再者,从权利的转移问题。债权转让时,依附于该债权的从权利也会跟着转移,除非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比如,债权有抵押、质押等担保权利,那么这些担保权利也会随着债权一起转让给新的债权人。 另外,还有一个抗辩权和抵销权的问题。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而且如果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最后,要注意债权转让的形式要求。虽然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债权转让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为了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纠纷的发生,最好还是签订书面的债权转让协议,把转让的债权金额、范围、时间等重要内容写清楚。总之,债权转让涉及多方利益,在进行转让时一定要谨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