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合同前要审查哪些事项呢?


在签订合同前进行审查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步骤,以下为您详细介绍需要审查的关键事项。 首先是主体资格审查。合同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于自然人,要确认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以及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要审查其是否依法成立,是否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和资质。比如建筑企业,就需要具备相应的建筑资质才能签订建筑工程合同。 其次是信用状况审查。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可以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可以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等方式,了解对方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涉诉情况等。如果对方存在大量的债务纠纷或者不良信用记录,那么在签订合同前就需要谨慎考虑。 再者是合同条款审查。这是合同审查的核心部分。合同条款应明确、具体、完整,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要审查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例如,在买卖合同中,要明确货物的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地点等;在租赁合同中,要明确租赁物的名称、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支付方式等。同时,还要注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等是否公平合理。 另外,还要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例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同,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审查。比如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要审查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范围、保护期限等;涉及担保的合同,要审查担保的方式、担保的范围、担保的期限等。 总之,签合同前的审查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仔细、全面地进行,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