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凭证的含义是怎样的?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分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从通俗意义上讲,原始凭证就像是交易的“证据”,比如发票、收据等,而记账凭证则是会计人员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和记录的工具。会计人员会根据原始凭证上的信息,将经济业务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确定应该借记和贷记哪些科目,以及相应的金额,然后填写在记账凭证上。 在法律层面,记账凭证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就明确了记账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必须基于真实的经济业务。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等。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也很严格。例如,记账凭证应当连续编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等。 记账凭证在财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同时,它也是审计和税务检查的重要依据,如果记账凭证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和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