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纠纷应把握好的调解准则有哪些?


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系列重要的调解准则,这些准则是确保调解工作合法、公正、有效的基础。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自愿原则是调解的核心准则之一。它意味着纠纷的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调解,以及是否接受调解达成的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必须遵循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原则。这就强调了调解的启动和推进都要以当事人的意愿为前提。比如在邻里纠纷中,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进行调解,那么就不能强迫其参与。只有在双方当事人都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达成的协议才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执行性。 合法原则也是不可或缺的。调解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人民调解法》第五条明确指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例如在合同纠纷调解中,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不能出现违反公平、诚信等原则的条款。 公平公正原则要求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要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建立当事人对调解的信任,使调解结果更易被双方接受。在劳动纠纷调解中,调解员不能因为企业规模大或者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就有所偏向,而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调解。 及时原则强调调解要高效进行,避免纠纷久拖不决。及时解决纠纷可以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减少当事人的损失。调解人应尽快安排调解时间,在合理的期限内完成调解工作。比如在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中,及时调解可以让受害者尽快获得赔偿,恢复正常生活。 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保障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享有陈述、申辩、选择调解方式等权利。调解人要充分尊重这些权利,确保当事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调解不成,当事人也有权通过其他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如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