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依据都有哪些?
我之前去医院看病,感觉医生的操作可能存在问题,怀疑引发了医疗事故。现在想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但不清楚鉴定依据有哪些,担心自己对情况了解不足影响鉴定结果,想知道具体的鉴定依据内容来做准备。
展开


医疗事故鉴定是确定医疗行为是否构成事故以及事故等级等的重要程序,其依据主要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是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这里面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这部法律规范了医师的执业活动,要求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照规定进行执业。如果在医疗过程中,医师违反了该法规定的执业规则,比如未经亲自诊查就为患者进行治疗,这就可能成为医疗事故鉴定中认定存在过错的依据。 其次是行政法规,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例。该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级、处理程序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它明确了哪些情形属于医疗事故,哪些不属于。比如在条例中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才属于医疗事故。这就为鉴定医疗事故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范围。 再者是部门规章,卫生部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例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它对医疗机构的设置、登记、执业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如果医疗机构违反了这些规章的规定,像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这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可能会被考虑与事故的关联性。 最后是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是基于医学科学原理和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不同的科室和疾病都有相应的诊疗护理规范,比如外科手术的操作流程、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等。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没有按照这些规范和常规进行操作,导致患者受到损害,那么就很可能被认定为存在医疗事故。 总之,医疗事故鉴定依据涉及多个层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为准确鉴定医疗事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