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是否有犯罪意图?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而犯罪意图通常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这往往和故意犯罪紧密相连。
从定义上看,过失犯罪是不存在犯罪意图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过失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并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和具有犯罪意图的故意犯罪有本质区别。
故意犯罪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无论是哪种故意,都体现出行为人有积极的犯罪意图。
而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比如,仓库管理员在离开仓库时,没有检查电源是否切断,结果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他本意并不是希望发生火灾,只是因为疏忽才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另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 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例如,司机明知道车辆刹车有问题,但自认为技术好,能够避免危险,结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这里司机也没有积极追求事故发生的意图。
综上所述,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意图。区分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对于准确认定犯罪性质、正确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两种犯罪的区别,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做到不枉不纵,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网贷多少钱还不上会被认定为诈骗罪?
车祸误工费保险公司不赔该怎么办?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未遂该如何界定?
12315没有解决问题该如何处理?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具有法律效力吗
公务人员诬告陷害他人由哪个部门受理?
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是什么?
房产交易手续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包庇罪最多判几年?
注销营业执照是否需要法人亲自去?
五险包含社保吗?
房产证解押是否需要本人到场?
医保材料上交后如果审核不通过,材料会退还吗?
夫妻一方过世后房产会怎么判决?
交通事故不解决多久可以起诉?
董事长开车撞人了该怎么办?
快播判决结果如何?
毁坏人名声会判几年?
如何学会在拉升中出货?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