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程序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我家里人遭遇了医疗事故,现在正在进行鉴定。但是听说鉴定过程可能会出现程序中止的情况,我心里很担心。我想了解下在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到底有哪些情形会导致程序中止呢?
展开


在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程序中止是指在鉴定进行期间,由于出现了特定的情况,导致鉴定程序暂时停止,待这些情况消除后,鉴定程序再继续进行。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可能导致程序中止的情形。 首先,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的。简单来说,就是参与鉴定的双方,比如患者或者医疗机构,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格式和要求提供鉴定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像病历、检查报告等。因为这些材料是鉴定的重要依据,没有足够的材料,鉴定就无法正常开展,所以程序会中止。 其次,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情况也会导致程序中止。在鉴定过程中,无论是哪一方提供了虚假的材料,都会严重影响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现材料不真实,医学会就会先中止鉴定,去核实材料的真实性,等确定真实有效的材料后再继续鉴定。 还有,当双方当事人未按规定缴纳鉴定费的时候,鉴定程序也会中止。鉴定是需要一定成本的,包括专家的劳务费用、场地费用等。如果当事人不按照规定缴纳鉴定费,鉴定工作就无法正常维持,所以会暂停,直到费用缴纳完毕。 另外,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实施威胁、暴力等行为,严重影响鉴定工作正常进行时,为了保障鉴定人员的安全和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程序也会中止。待这种影响鉴定的因素消除后,鉴定程序才会继续进行。 总之,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中止是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准确和合法,确保整个鉴定过程能够在合理、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