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与办法有哪些?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当遇到医疗事故时,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处理程序与办法。
首先是报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接着是调查和处理。医疗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情况。对于情节较轻的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可以与患者或其家属协商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再者是封存和检验相关资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疑 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然后是尸检。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这是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
最后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总之,医疗事故的处理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办法,以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学生不满16周岁诈骗3000元会有案底吗?
团伙涉嫌抢劫五十五万会怎么判刑?
合同尾部一般包括哪些信息?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不同意离婚该怎么办?
老板拖欠工资多久算违法?
增值 税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更改婚姻状况需要去村里吗?
食品经营许可证与小餐饮许可证有什么区别?
个人信息泄露后该怎么处理?
车辆购置税是否计入税金及附加?
办税人员需要做什么?
父母打孩子是否构成违法?
离婚之后一方有困难另一方需要帮助吗?
做手术导致皮肤坏死是否算医疗事故?
安置补偿费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受贿人已交代,而行贿人拒不承认该怎么办?
如何识别真假警察?
2024年内蒙古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最新标准是什么?
旅游中侵权行为有哪些,旅游纠纷案件有哪些注意事项?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