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审查和步骤是怎样的?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促使医疗机构和患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达成协议,解决医疗纠纷的一种调解方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审查内容和调解步骤。 ### 审查内容 卫生行政部门在受理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申请后,会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审查。首先是对主体资格的审查,要确定医患双方是否适格,比如患者是否本人或其合法代理人提出申请,医疗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等。 其次是对纠纷事实的审查,这包括了解医疗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查看病历、检查报告等相关资料,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还会审查申请调解的事项是否属于医疗纠纷行政调解的受理范围,例如是否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等情况。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这些内容进行审查,以确保调解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 调解步骤 1. **申请**:医患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行政调解申请,申请时需提交书面申请,说明纠纷的基本情况、请求事项等内容。 2. **受理**: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会通知医患双方,并告知调解的时间和地点;若不符合条件,也会书面说明理由。 3. **调查**:卫生行政部门会展开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如询问医患双方、查阅病历资料、咨询医学专家等,以全面了解纠纷的事实真相。 4. **调解**: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医患双方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意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劝导,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5. **达成协议**:如果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达成一致意见,会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 6. **结案**:调解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会对调解案件进行结案处理,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如果调解不成,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医疗纠纷行政调解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一种相对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医患双方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以促进纠纷的妥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