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做什么鉴定会比较公正呢?


在医疗纠纷中,选择合适的鉴定方式以确保公正结果至关重要。目前,较为常见且具有公正性保障的鉴定主要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有关临床医学专家和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这种鉴定方式的优势在于其专家库涵盖了各个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对医疗行为进行全面评估。不过,也有人认为由于医学会与医疗机构存在一定联系,可能会影响鉴定的公正性,但实际上鉴定专家是随机抽取且实行回避制度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鉴定的公平公正。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则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一般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和医疗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鉴定过程更为注重法律程序和证据规则,从法律和医学双重角度对医疗行为进行审查。它不受行政干预,鉴定人员也需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因此在公正性方面也有可靠保障。 在选择鉴定方式时,当事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量。如果纠纷处于行政处理阶段,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能是合适的选择;若进入了诉讼程序,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则更为常见。同时,为了确保鉴定的公正性,当事人还可以关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质、信誉,以及鉴定过程是否遵循法定程序等方面。总之,无论是哪种鉴定方式,只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