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责任划分比例是多少?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医院和我对于责任划分有分歧。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医疗纠纷责任划分的比例是怎么确定的,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比例大概是多少,这样我心里能有个底,也好和医院进一步协商解决问题。
展开


在医疗纠纷中,责任划分比例是确定医疗机构和患者各自承担责任大小的重要依据。它能帮助双方明确在纠纷里的责任程度,从而合理解决赔偿等问题。 医疗纠纷责任划分比例通常会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医疗损害鉴定来确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专家鉴定组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要承担100%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经过鉴定是医疗机构的过失完全导致了患者的损害,那么医疗机构要对患者的所有损失负责赔偿。 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通常医疗机构承担的责任比例在60% - 90%。这意味着大部分的赔偿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但患者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损害后果。 次要责任,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医疗机构承担的责任比例一般在20% - 40%。比如患者本身的病情比较复杂,医疗机构的过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损害,但不是主要原因。 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医疗机构承担的责任比例通常在10%以下。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的过失对损害后果的影响较小。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鉴定结果,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比例。不同的案件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责任划分比例有所不同。所以,当遇到医疗纠纷时,进行专业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