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程序有哪些?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当遇到医疗纠纷时,了解相关处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协商解决。这是处理医疗纠纷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医患双方可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应当坚持自愿、合法、平等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尊重客观事实。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书。 若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根据双方的申请,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此外,还可以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来明确责任。患者或医疗机构可以向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后途径。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 总之,处理医疗纠纷有多种程序可供选择,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