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多久能结案完成?


医疗事故纠纷的结案时间并非固定不变,会因解决途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不同解决方式下的结案时间: 首先是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医患双方选择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纠纷,这种方式的结案时间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沟通和协商进度。只要双方能够就赔偿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和解协议,纠纷即可结案。所以,协商解决的时间弹性很大,快的话可能几天就能完成,慢的话则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久,这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和分歧的大小。 其次是通过行政调解解决。当医患双方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时,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受理后,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一般在30日内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并对双方进行调解。总体来看,行政调解的流程下来,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具体时长也会因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最后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若当事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另外,如果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的时间不计算在审限内,这可能会使整个诉讼时间进一步延长。所以,通过诉讼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短则几个月,长则可能超过一年,甚至更久。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纠纷的结案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解决途径、案件复杂程度等。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以尽快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