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诉讼应注意哪些问题?


医疗事故诉讼是指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医疗事故诉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证据的收集与保存。证据是诉讼的关键,对于医疗事故诉讼尤为重要。患者需要保存好各类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病历资料是反映医疗过程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注意收集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其他证据,比如医疗费用发票、用药清单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其次是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医疗事故诉讼的时效一般也是三年,从患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所以患者要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超过诉讼时效。 再者是鉴定问题。医疗事故鉴定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在诉讼前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申请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另外,选择合适的法律依据也很重要。在医疗事故诉讼中,患者可以依据《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是处理医疗事故的重要法规,对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都有明确规定。 最后,要选择专业的律师。医疗事故诉讼涉及医学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专业性很强。聘请一位专业的医疗事故律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诉讼代理服务,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