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直接起诉还是再次做鉴定?


在面对医疗事故时,是直接起诉还是再次做鉴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是指由医学会组织有关临床医学专家和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再次做鉴定有其好处,如果首次鉴定结果不理想或者存在一些疑问,再次鉴定可能会得出更公正、准确的结果,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比如,如果首次鉴定没有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因素,再次鉴定可能会纠正这些偏差。 而直接起诉也是一种途径。当患者认为自己遭遇了医疗事故,并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直接起诉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来进行审理和判决。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也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不过,直接起诉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需要患者自己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证据不足,可能会影响诉讼结果。 那么,该如何选择呢?如果患者对首次鉴定结果有较大疑问,且有合理的理由认为再次鉴定可能会改变结果,那么可以考虑再次做鉴定。例如,发现首次鉴定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合法等问题。但如果患者掌握了比较充分的证据,如医院的病历存在明显错误、医护人员的违规操作有清晰的记录等,那么直接起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如果患者希望尽快解决纠纷,减少时间成本,直接起诉可能更合适;而如果患者希望先明确事故责任和程度,再做进一步打算,再次鉴定可能是第一步。总之,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