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发生后是先起诉还是先治疗?
我遭遇了医疗事故,现在身体状况不太好还需要继续治疗,但又担心不及时起诉会影响后续维权。想知道遇到这种情况,是应该先去法院起诉医院,还是先集中精力把病治好呢?
展开


在医疗事故发生后,究竟是先起诉还是先治疗,这是很多患者都会面临的困扰。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从治疗角度来看,生命健康是最为重要的。医疗事故已经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损害,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首要任务。只有先恢复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且,继续治疗也能为后续的维权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记录,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患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完整的病历,为治疗和维权提供依据。 再从起诉的方面来说,起诉是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然而,起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进行起诉,可能会让患者身心俱疲,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未完成时,患者所遭受的损失和伤害可能还未完全确定,过早起诉可能无法准确计算赔偿金额。不过,法律也规定了诉讼时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所以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治疗而错过起诉时间。 综合来看,一般建议先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费用清单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起诉和维权至关重要。当治疗基本完成,身体状况相对稳定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起诉以及何时起诉。这样既能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又能有效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