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调查取证是指有调查取证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收集证据。这一活动在司法、行政等诸多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案件的处理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以下将详细介绍调查取证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是调查取证的方法。常见的调查取证方法包括询问。询问是调查人员通过与案件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获取案件信息和证据的一种方法。比如在交通事故案件中,交警会询问事故双方当事人、现场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询问时,调查人员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和方法,确保获取的信息真实、准确。 第二种是讯问。讯问主要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的一种调查方法。讯问通常在特定的场所进行,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司法机关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了解其犯罪动机、手段、过程等情况,为案件的侦破和处理提供重要线索。 勘验也是重要的调查取证方法。勘验是指调查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等进行实地勘查和检验的一种方法。在刑事案件中,法医会对尸体进行勘验,确定死亡原因;痕迹检验人员会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提取指纹、脚印、血迹等痕迹物证。 检查则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进行的一种调查方法。在一些涉及人身伤害的案件中,医生会对受害人进行身体检查,确定伤害的程度和原因。 鉴定是指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方法。常见的鉴定包括法医鉴定、物证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等。在知识产权案件中,需要对涉案的技术、商标等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在调查取证的步骤方面,第一步是明确调查取证的目的和范围。在开始调查取证之前,必须清楚需要证明什么事实,以及通过哪些证据来证明这些事实。比如在合同纠纷案件中,需要明确是要证明合同的成立、履行情况,还是要证明对方的违约行为。 第二步是制定调查取证的计划。根据调查取证的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取证计划,包括确定调查的对象、方法、时间和地点等。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确保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证据。 第三步是收集证据。按照调查取证计划,运用各种调查取证方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证据的真实性是指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是伪造的;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四步是审查判断证据。收集到证据后,需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和可信度。审查判断证据主要从证据的来源、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对于来源不明、形式不合法、内容存在矛盾的证据,要谨慎使用。 第五步是固定和保全证据。为了防止证据的灭失或损坏,需要对证据进行固定和保全。常见的固定和保全证据的方法包括拍照、录像、录音、制作笔录、查封、扣押等。在一些网络侵权案件中,需要对网页内容进行公证,以固定证据。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些法律条文为调查取证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