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的签订方法有哪些?


集体合同是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集体合同的签订方法。首先是协商准备阶段。双方应确定各自的协商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 3 人,并各确定 1 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集体合同规定》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在这一阶段,双方代表要熟悉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意向所持的意见。接下来进入协商阶段。双方代表就集体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提出各自的主张和要求,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根据《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然后是审议阶段。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集体合同草案方获通过。最后是签字和备案阶段。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后,由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根据《劳动法》和《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 10 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 15 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综上所述,集体合同的签订需要经过协商准备、协商、审议、签字和备案等一系列法定程序,以确保合同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有效,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