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讨薪应该如何保留证据且忌采取过激行为?


农民工讨薪是一个涉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保留证据。证据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在讨薪过程中,有了充分的证据,就能更有力地证明你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所以,农民工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有保留证据的意识。 那么,应该保留哪些证据呢?常见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工作服、工友证言等。劳动合同是最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一定要妥善保管。工资条可以证明你的工资标准和发放情况,考勤记录能证明你实际的工作时间。工作证和工作服等可以证明你在该用人单位工作的事实。工友证言也是很重要的证据,如果有工友愿意为你作证,也能增加你讨薪的胜算。 在保留证据时,要注意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真实性就是证据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不能伪造;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取得方式要合法,不能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关联性是指证据要与讨薪的事实相关。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忌采取过激行为。采取过激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行为都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比如,在用人单位办公场所闹事、堵门等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扰乱单位秩序,从而面临拘留、罚款等处罚。而且,过激行为还可能会激化矛盾,让讨薪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农民工讨薪的正确途径有哪些呢?可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尝试通过友好沟通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责令其支付工资。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农民工讨薪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避免采取过激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