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伤派出所调解流程是怎样的?


轻微伤是指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当发生轻微伤案件时,派出所的调解流程通常如下: 首先是受理与调查阶段。在接到关于轻微伤的报案后,派出所会及时受理案件。然后,派出警力对案件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的证据。比如询问当事人事情的经过,寻找现场的证人了解情况,查看是否有监控录像等可以记录事件发生过程的资料。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为后续的调解做好准备。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对报案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接着进入调解准备阶段。派出所会确定调解的时间和地点,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同时,会向双方当事人告知调解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让双方明白调解的目的和程序。在这个阶段,民警可能会分别与双方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对双方进行一定的法律宣传和教育,让双方知道自己行为在法律上的性质和后果。 之后是正式调解阶段。在调解过程中,民警会让双方当事人陈述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意见。然后,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双方进行劝解和疏导,促使双方互相理解,达成和解协议。调解时会遵循自愿、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不会强迫任何一方接受调解方案。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就会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会明确双方达成的各项内容,比如赔偿金额、履行方式和期限等。 最后是调解后的处理阶段。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那么该案件通常就会结案。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派出所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