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离婚诉讼中有哪些错误观念?

我打算起诉离婚,但是周围人给了我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净身出户、谁先提离婚谁吃亏之类的。我想知道在离婚诉讼中,像这样的错误观念具体有哪些呢?希望能了解清楚,避免自己在诉讼中做出错误判断。
展开 view-more
  • #离婚诉讼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离婚诉讼中,存在不少错误观念,下面为您详细剖析。 错误观念一:谁先提出离婚谁就会在财产分割上吃亏。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意味着,财产分割主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而不是谁先提出离婚。先提出离婚,往往是因为婚姻中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先提的一方只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结束这段婚姻,并不因此在财产分配上处于劣势。 错误观念二:一方有过错就必须净身出户。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如果一方在婚姻中有出轨等过错行为,就应该净身出户。但实际上,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过错方要净身出户。《民法典》中虽然有照顾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但这并不等同于过错方要放弃全部财产。只有在夫妻双方有关于一方过错则净身出户的有效约定时,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法院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错误观念三:分居两年就自动离婚。这也是常见的错误观念。我国法律没有自动离婚的说法。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这里强调了是因感情不和分居,并且需要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来判决是否准予离婚。仅仅分居两年并不会导致婚姻关系自动解除。 错误观念四:争夺孩子抚养权,经济条件好就一定能赢。法院在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属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济条件只是其中之一。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所以,除了经济条件,孩子的意愿、双方的陪伴时间、教育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抚养权的判决。 了解这些离婚诉讼中的错误观念,有助于当事人在离婚过程中保持理性,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