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时是否需要提供所有证据?
我打算去法院起诉一个人,但是我手里证据挺多的,有些证据收集起来还挺麻烦。我就想问问,起诉的时候是不是必须把所有证据都拿出来提供给法院呢,还是可以后面再补充?
展开


在起诉时,并不一定需要提供所有证据。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起诉时,原告需要提供能初步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以此来启动诉讼程序。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原告至少要提供合同文本等能证明合同关系存在的证据。 不过,法律也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中证据收集的难度和复杂性,所以并非要求起诉时就拿出全部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这意味着,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一定的时间去补充证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拖延提供证据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所以,如果有新的证据,要及时向法院说明情况并提交。 此外,对于一些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当事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情况紧急的,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也可以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综上所述,起诉时不一定要提供所有证据,但要提供能初步证明主张的证据,并且要注意在合理的时间内补充其他证据,避免因逾期提供证据而面临不利后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