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进场前需要进行清产核资吗?


国有资产进场前通常是需要进行清产核资的。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其所出资企业的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而清产核资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准确评估国有资产价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在国有资产进行交易等进场活动前,通过清产核资可以摸清企业‘家底’,确保交易的国有资产价值真实可靠。 进行清产核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准确核实国有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价值,为后续的进场交易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如果国有资产在进场前没有进行清产核资,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评估不准确。比如,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高估可能会使交易难以达成,造成国有资产闲置;低估则会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国家利益。 其次,清产核资可以发现企业在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可能发现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违规使用资产等情况。通过清产核资,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规范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再者,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管部门和出资人来说,清产核资的结果是其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国有资产进场交易等活动中,监管部门需要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来判断交易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如果没有清产核资,监管部门就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无法有效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在实践中,一般清产核资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通常包括成立清产核资机构、制定清产核资方案、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清产核资,才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国有资产进场前进行清产核资是必要且重要的,是保障国有资产安全、规范交易行为的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