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变质食品的新规定有哪些?


过期变质食品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涉及到市场的正常秩序,我国有一系列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约束和管理。下面将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监管部门的职责等方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指出,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食品贮存条件的要求,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此项规定,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该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生产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其次,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有相关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此外,监管部门在管理过期变质食品方面也有相应的职责。《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有权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等。如果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生产经营过期变质食品的情况,监管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过期变质食品的新规定涵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监管部门的职责等多个方面。这些规定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消费者在遇到购买到过期变质食品的情况时,应当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