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新动向?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首先,在网络领域,流量劫持成为一种新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简单来说,流量劫持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原本要访问正常网站的用户被引导到其他网站。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技术漏洞,篡改用户的网络设置,使得用户在访问正规电商平台时,被强制跳转到其他类似的、但可能存在欺诈行为的网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流量劫持显然就符合这一规定。 其次,数据滥用也是新动向之一。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重要的资产。有些企业会非法获取、使用或者泄露其他企业的数据。比如,某些企业通过黑客手段窃取竞争对手的客户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营销,抢夺客户资源。《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没有直接针对数据滥用作出详细规定,但该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数据滥用行为违背了这些原则,也可以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再者,直播带货领域的虚假宣传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主播为了提高销量,会夸大产品的功效、性能等。例如,宣传一款护肤品时,声称具有神奇的美白效果,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关的科学依据。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就违反了这一规定。 另外,商业诋毁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在互联网时代,竞争对手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发布不实信息来诋毁其他企业的声誉。比如,编造某企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给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种新形式的商业诋毁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断出现新的形式和特点。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提高警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