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处的业务范围及办理公证程序是怎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公证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了解公证处的业务范围和办理公证的程序,能让我们在有需要时更好地利用公证服务来保障自身权益。 公证处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办理以下几类主要业务。首先是证明民事法律行为,像合同公证,这是对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继承公证,在涉及财产继承时,通过公证可以确定继承人的资格和继承份额,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还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公证等,这些都是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证明。 其次是证明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比如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这些证明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比如出国求学、工作、移民等,都需要相关的公证文件。 再者是证明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例如公司章程公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属实公证等。此外,公证机构还可以办理提存、保管遗嘱或其他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物品、文书,代写与公证事项有关的法律事务文书,提供公证法律咨询等事务。 关于办理公证的程序,一般来说,首先是申请。当事人需要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可以亲自前往,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但涉及遗嘱、生存、收养关系等应当由本人办理公证的除外。申请时,要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比如当事人的身份证明、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等。 然后是受理。公证机构会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受理后,公证员会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核实,可能会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核实情况。 接着是审查。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公证机构会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从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如果发现证明材料有疑问或者不充分的,会要求当事人补充或进行核实。 最后是出证。经过审查,认为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及有关办证规则规定的,公证机构会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总之,了解公证处的业务范围和办理公证的程序,能帮助我们在遇到需要公证的情况时,更加顺利、高效地完成公证事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