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 首先,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这里涵盖了从合同的磋商、订立,一直到合同履行完毕的整个阶段。也就是说,只要是在这个过程里实施了诈骗行为,都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比如,在谈判合同条款时就开始设下陷阱,或者在合同履行期间故意不按约定行事等。 其次,实施了欺骗手段。这是合同诈骗罪客观要件的核心部分。常见的欺骗手段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虚构事实,就是编造根本不存在的情况来欺骗对方。例如,谎称自己拥有某种稀缺资源,以此诱使对方签订合同。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告知对方某些重要信息,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隐瞒自己已经资不抵债的情况,与他人签订大额合同。 再者,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骗取财物是诈骗行为的目的,而且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总之,判断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是否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是否使用了欺骗手段,以及骗取财物的数额是否达到标准等因素。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了合同诈骗,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