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人的义务有哪些?


辩护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他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辩护人的义务。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这是辩护人的基本法律义务。简单来说,就是辩护人不能为了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罪,而做出违法的事情,比如把证据藏起来、改掉证据内容、威胁证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说话等。如果违反了这个义务,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这意味着,当辩护人掌握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或不应负刑事责任的关键证据时,要及时告诉相关司法机关。 再者,保密义务也是辩护人的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但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也就是说,辩护人要对在工作中了解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保密,但如果涉及到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就不能再保密了。 另外,辩护人还需要遵守法庭纪律。在法庭上要遵守法庭的秩序和规则,听从审判长的指挥,不能扰乱法庭的正常审判活动。比如不能在法庭上大声喧哗、随意打断他人发言等。 最后,辩护人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但这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狡辩。 总之,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多方面的义务,这些义务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进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