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探视权执行存在哪些障碍?

我离婚后,法院判了我有探视孩子的权利,但对方总是找各种理由不让我见孩子。我申请了强制执行,可执行过程中还是困难重重。我想知道探视权执行一般会遇到什么障碍,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展开 view-more
  • #探视权执行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探视权,简单来说,就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看望孩子的权利。这一权利不仅是亲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明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然而,在实际执行探视权时,往往会遇到诸多障碍。首先是直接抚养方的不配合。部分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可能出于对离异配偶的怨恨,或者其他个人原因,不愿意让对方探视孩子。他们可能会设置各种人为障碍,比如拒绝告知孩子的居住地址、学习地点,或者在探视时间故意安排孩子外出等。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协助义务,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很难取证和处理。 其次,孩子的意愿也是一个复杂因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孩子因为某些原因不愿意与不直接抚养方见面,这就给探视权的执行带来了难题。虽然法律保障探视权,但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过,如何判断孩子的意愿是真实的,还是受到了直接抚养方的影响,这在实践中很难界定。 再者,执行措施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法院在执行探视权时,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如对直接抚养方进行教育、罚款、拘留等。但这些措施往往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加剧双方的矛盾,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另外,法院不可能每次探视都派人监督,这也使得探视权的执行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探视权执行障碍的一个方面。目前,对于直接抚养方是否履行协助义务,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这就导致很多情况下,不履行协助义务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提高人们对探视权的认识和尊重。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执行措施和监督机制。同时,在处理探视权纠纷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利益和意愿,尽量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