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抚恤是由事发地还是户籍地负责?
我朋友见义勇为牺牲了,现在面临抚恤的问题,我们不太清楚这个抚恤到底是由事发地的相关部门负责,还是由他户籍地的相关部门负责。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这方面是怎么规定的,这样心里能有个底。
展开


在我国,对于见义勇为牺牲人员抚恤责任主体的确定,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规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见义勇为”的概念。见义勇为指的是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 关于抚恤责任主体,《烈士褒扬条例》是重要的法律依据。条例规定,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如果被评定为烈士,一次性抚恤金由颁发烈士证书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烈士的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或者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烈士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及是事发地还是户籍地的责任,但从实际执行来看,一般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通常意味着事发地在处理相关事务上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因为事发地更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在调查核实见义勇为行为等方面具有便利条件。同时,当地的政策和资源也更便于及时落实对牺牲人员的抚恤工作。然而,户籍地也并非毫无关联。如果牺牲人员的家属主要居住在户籍地,户籍地的相关部门也有义务配合事发地做好家属的安抚、信息传达等工作,保障家属能够顺利获得应有的抚恤。 此外,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事发地和户籍地当地的具体政策来确定抚恤的具体落实方式和责任主体。家属可以向事发地和户籍地的民政部门等相关机构咨询了解具体的规定和流程,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