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多久?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涉及到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间范围。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申请再审。申请再审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认为有错误的,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请求。简单来说,就是觉得之前的判决可能存在问题,希望法院再重新审理一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这里的第二百零七条规定的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民事案件的判决在2024年1月1日生效,那么正常情况下,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截止到2024年7月1日。但如果在2024年3月1日当事人发现了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那么从3月1日起算,当事人有六个月的时间可以申请再审,也就是截止到2024年9月1日。 此外,在行政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而在刑事诉讼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不过,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申诉的期限。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再审(刑事诉讼中为申诉)的期限规定有所不同。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一般都是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但存在特殊情形的从知道或应当知道相关情况起算六个月。刑事诉讼则没有明确的申诉期限规定。当事人一定要清楚这些规定,在合适的时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