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有哪些若干问题?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法律适用存在着诸多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点。首先,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指的是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体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要求赔偿义务人以财产进行赔偿的侵权法律制度。 关于赔偿范围,这是案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这里的医疗费涵盖了受害人从受伤到治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所花费的各项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护理费则是指受害人在需要护理的期间,聘请护理人员所支付的费用。交通费是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营养费是为了辅助受害人身体恢复而支出的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是受害人在住院期间的饮食费用补贴。 责任划分也是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的关键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责任承担有明确规定。比如,过错责任原则是最常见的责任划分原则,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分担责任。此外,还有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诉讼时效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受害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主体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法律也有特别规定。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涉及多个方面,从赔偿范围的确定、责任的划分,到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特殊主体的责任承担等。受害人在遇到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时,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