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应用于哪个阶段?
我涉及一个刑事案件,听说有测谎技术,不太清楚它在刑事诉讼里到底是在哪个阶段会用上。是侦查初期就用,还是到了审判阶段才用呢?我想了解清楚,心里有个底,也想知道这对案件走向会有什么影响。
展开


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阶段需要结合我国法律规定以及司法实践来理解。 首先,在我国,测谎结果并不直接作为法定的证据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等,其中并没有测谎结果。不过,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中还是有其特定作用的。 在侦查阶段,测谎技术有可能会被运用。侦查机关在调查案件时,当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存在矛盾,或者证据之间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时,可能会借助测谎技术来辅助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在说谎,从而为进一步的侦查工作提供方向。但需要明确的是,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直接依据,只是侦查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测谎技术。如果案件在侦查阶段的证据存在疑点,检察机关可以利用测谎技术来帮助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更准确地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在审判阶段,虽然测谎结果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法官可能会参考测谎过程中的相关情况来判断证人或者被告人陈述的可信度。不过,法官仍然会以法定的证据种类和证明标准来进行裁判。 综上所述,测谎技术在刑事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都有可能被运用,但它始终处于辅助地位,不能替代法定的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