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职人员留置后释放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不是公职人员,但是被留置了。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之后被释放的可能性大概有多少呢?我心里特别没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能了解清楚相关情况。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留置措施一般是由监察机关对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采取的一项调查措施。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留置措施。所以非公职人员如果涉及行贿犯罪或共同职务犯罪等特定情形,也可能会被留置。 非公职人员留置后释放的可能性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从证据角度来说,如果在留置期间,监察机关经过调查发现证据不足,无法证明被留置的非公职人员存在犯罪行为,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就会释放当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强调,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从情节角度来看,若非公职人员虽然存在一定违法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也可能会被释放。而且,如果当事人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也会增加释放的可能性。 另外,在留置过程中,如果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监察机关应当及时解除。这也意味着非公职人员有机会在留置措施不当时获得释放。不过,具体的释放可能性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比例来衡量,它会受到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收集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