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财产需要公证吗,婚后财产公证需要什么手续?


婚后财产是否需要公证是许多夫妻关心的问题。首先来解释一下婚后财产公证的概念,婚后财产公证是指夫妻双方对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事项,通过公证机关证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种行为。 关于婚后财产是否需要公证,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对于财产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不进行公证并不影响约定的效力。但是,公证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如果日后双方发生财产纠纷,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在法庭上更容易被采信。例如,夫妻双方约定婚后购买的房产归一方所有,进行公证后,在出现争议时,这份公证书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 那么,如果夫妻双方决定对婚后财产进行公证,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呢? 第一步,准备材料。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双方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与约定内容有关的财产所有权证明,比如房产证、未拿到产权证的购房合同和付款发票等;双方已经草拟好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个人基本情况;财产的名称、数量、价值、状况、归属;上述婚前财产的使用、维修、处分的原则等。 第二步,提出申请。双方必须共同亲自到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填写公证的申请表格。这里要注意,委托他人代理或是一个人来办婚前财产公证,是不会被受理的。 第三步,公证员审查。公证员会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同时会询问当事人一些问题,以了解协议书的内容是否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当事人应如实回答公证员的提问,并配合公证员做好公证谈话笔录。 第四步,签字确认。在公证员审核通过后,双方当事人在公证员面前在婚前财产协议书上签名。 完成以上步骤后,公证程序就基本完成了。一般情况下,公证处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具公证书。总之,婚后财产公证可以根据夫妻双方的意愿来决定是否办理,办理时要按照规定的手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