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购房财产份额不等是怎么回事?


在婚后购房且财产份额不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首先,婚后购房一般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产。在法律上,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通常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该条明确指出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然而,婚后购房财产份额不等这种情况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当夫妻双方在购房合同、房产证等文件中明确约定了各自的财产份额时,这属于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一种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所以,如果夫妻双方通过书面形式对婚后购买房产的份额进行了明确约定,那么在分割该房产时,通常会按照这个约定来确定各自的财产份额。比如,夫妻二人在购房合同中约定一方占70%的份额,另一方占30%的份额,那么在离婚或者涉及房产分割的情况下,就会按照这个比例来分配房产的价值。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影响这种份额的分配。例如,如果一方能够证明在购房过程中,另一方存在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自己签订了不平等的份额约定,那么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该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另外,如果在购房后,双方对房产份额的约定有了新的变更意向,并且通过合法的书面形式进行了更改,那么就会按照新的约定来执行。总之,婚后购房财产份额不等,一般会按照约定来处理,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对份额分配产生影响,要根据具体的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