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房销售纠纷有哪些,如何避免期房销售纠纷?


期房销售纠纷指的是在期房销售过程中,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争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期房销售纠纷类型以及相应的避免方法。 常见的期房销售纠纷类型有: 第一,房屋质量问题纠纷。开发商可能为了节约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或者不按照设计标准施工,导致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比如墙体裂缝、漏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购房者遇到这种情况,开发商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逾期交房纠纷。开发商可能由于资金短缺、施工管理不善等原因,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房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购房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获得赔偿。 第三,规划变更纠纷。开发商可能未经购房者同意,擅自变更房屋的规划设计,如房屋户型、朝向、小区配套设施等。《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建设商品房。商品房销售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规划变更、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导致商品房的结构型式、户型、空间尺寸、朝向变化,以及出现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影响商品房质量或者使用功能情形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变更确立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买受人。买受人有权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退房的书面答复。买受人在通知到达之日起15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同接受规划、设计变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房价款的变更。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通知买受人的,买受人有权退房;买受人退房的,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为了避免期房销售纠纷,购房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仔细审查开发商的资质和信誉。查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五证”齐全是期房合法销售的前提条件。 其次,认真阅读购房合同条款。合同中应明确房屋的基本信息、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对于合同中的模糊条款,要及时要求开发商进行解释和明确。 再者,关注施工进度。购房者可以定期到施工现场查看房屋的建设情况,了解施工进度是否正常。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开发商沟通解决。 最后,保留相关证据。在购房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各种票据、合同、宣传资料等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购房者在购买期房时要保持谨慎,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期房销售纠纷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