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坚持什么原则?
我家孩子年少不懂事,犯了点法,现在我很担心他的未来。我想知道法律对于像他这样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坚持什么原则来处理的,这些原则能保障孩子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吗?
展开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是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核心指导思想。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让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获得知识、培养品德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感化则是用真诚的情感和关怀去打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善意,从而激发内心的悔悟和改过的决心。挽救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新融入社会,避免他们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犯错。所以,在处理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时,要把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错误,而惩罚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确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两部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了这一方针和原则的实施,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