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诉讼有哪些原则?


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诉讼需要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首先是合法原则。合法原则要求在劳动争议诉讼的整个过程中,从受理到判决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这里的法律不仅包括实体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规定了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包括程序法,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要依据实体法来判断劳动争议的是非曲直,依据程序法来保障诉讼的公正、有序进行。例如,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立案、审理、判决等,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法律要求。 其次是公正原则。公正原则强调在劳动争议诉讼中,要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劳动争议的双方,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比如,双方都有权利进行陈述、举证、辩论等。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要依据事实和法律,公正地作出裁决,不能因为一方是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而有所偏向。这一原则保障了劳动争议诉讼的公平性,使双方当事人都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者是及时处理原则。及时处理原则要求劳动争议案件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得到解决。因为劳动争议往往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如工资、福利待遇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案件有明确的审理期限。例如,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及时处理原则有助于尽快解决劳动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是着重调解原则。着重调解原则是指在劳动争议诉讼过程中,法院要尽量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调解是一种灵活、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它可以在不破坏双方关系的前提下,使双方达成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会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调解成功,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总之,劳动争议诉讼的这些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保障了劳动争议诉讼的公正、公平、高效进行,维护了劳动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