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转让有哪些原则?


国有股权转让是指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国有股权部分或全部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国有股权转让需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有条件转让原则。国有股权的转让必须符合一定条件,不能随意进行。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这意味着国有股权转让不能私下交易,需要在规定的平台上,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比如,转让方需要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做好可行性研究,形成书面决议等。同时,涉及职工安置等重大事项的,还需要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国有股权的转让规范、透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国有资产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富,在转让国有股权时,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价值不被低估,实现保值增值。《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有股权转让应当进行资产评估。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依据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国有股权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评估结果是确定转让价格的重要依据,转让价格一般不得低于评估结果的一定比例。例如,转让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这一原则旨在保障国有资产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最后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要求国有股权转让的信息要向社会公开披露,让更多的潜在受让方知晓转让信息。《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转让方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网站等渠道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公平原则强调所有受让方在参与股权转让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得设置不合理的条件限制竞争。公正原则则要求在整个转让过程中,遵循公正的程序和标准,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比如,在选择受让方时,要按照事先公布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不得偏袒任何一方。只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有股权转让,提高国有股权的转让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