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总量控制要把握什么原则?

我在处理和环保相关的事务,涉及到环境保护法里总量控制这一块。不太清楚依据第二十条进行总量控制时,具体要把握哪些原则,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以便在实际操作中遵循相关规定。
展开 view-more
  • #总量控制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所涉及的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通过向区域内的排污源分配污染物排放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排污单位产生的污染物数量控制在环境允许限度内的管理制度。在进行总量控制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这要求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排放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如果总量控制目标不科学,要么无法有效改善环境质量,要么会给企业等排污主体造成不合理的负担。例如,要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研究,准确了解某一地区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排放量以及环境能够承载的污染物上限,以此来确定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 其次是公平性原则。公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的排污主体而言,要根据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治理能力等因素,合理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避免出现有的企业负担过重,而有的企业却可以轻易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二是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公平性,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过度限制经济发展,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例如,在分配排放指标时,对于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治理污染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而对于超标排放、治理不力的企业,则要严格限制其排放总量。 再者是可行性原则。总量控制方案必须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看,要确保有可行的监测、计量和管理技术来保障总量控制的实施;从经济层面来说,总量控制措施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过大的经济负担,要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从社会层面来讲,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行总量控制时,要充分考虑当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推进相关措施。 最后是动态性原则。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总量控制目标和措施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要及时对总量控制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始终能够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例如,当某一地区新上了大型工业项目,或者环境质量出现恶化趋势时,就需要重新评估总量控制目标,并相应调整排放指标的分配。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