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在进行资金借贷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在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受到相关法律的规范和调整。 首先,关于民间借贷的定义和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通俗来讲,就是除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之外,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等之间的借款行为都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 其次,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一般情况下,只要借贷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间借贷合同就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背公序良俗的。例如,有人从银行贷款后再高息转借给他人,这种行为就是无效的。 再者,利息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比如,如果当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了14.6%,超过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 最后,在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方面。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来解决纠纷。如果选择诉讼,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如果遇到民间借贷纠纷,要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 总之,在进行民间借贷活动时,双方都应当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一旦发生纠纷,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