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不予批捕的概率大吗?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对于帮信罪不予批捕的概率大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在帮信罪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以下情形,不予批捕的概率相对较大。 首先,从证据角度来看,如果现有证据无法充分证明犯罪嫌疑人构成帮信罪,比如不能证明其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或者不能证明其提供的帮助行为与犯罪活动之间存在直接关联,那么检察机关可能会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因为逮捕需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证据不足不符合逮捕条件。 其次,从情节和量刑角度考虑,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法律规定可能不需要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那么也可能不予批捕。例如,犯罪嫌疑人只是偶尔为他人提供了少量的技术支持,且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获利也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被认为情节较轻。 最后,从社会危险性角度,如果犯罪嫌疑人不具有上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社会危险性,如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良好,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在案件侦查过程中积极配合,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没有干扰司法机关办案的迹象,那么不予批捕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总之,帮信罪不予批捕的概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全案情况进行判断。家属可以及时委托律师介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